便利店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便利店的盈利模式
无人便利店商业模式(无人便利店产生的行业背景)
无人便利店商业模式(无人便利店产生的行业背景)
无人便利店商业模式(无人便利店产生的行业背景)
1. 只做快速消耗品
在便利店里基本见不到一般社区超市里常见的锅碗瓢盆和文具用品,非食品虽然也是快速消费品,但是不属于快速消耗品,所以永和超市只关注快速消耗品,从而使得它的门店获得了少有的高周转。
2. 熟食是一个重要品类
便利店的熟食品种竟然有如此之多,从简单的鸭脖鸭翅到凉拌或者卤肉,到现在的精美便当,而且品质之好令人惊讶。
3. 多么巧妙的组合式陈列很多便利店的门面都不是很大,大多在百平左右,在这有限的空间,如何成列出更多商品,就需要我们学会巧妙的组合式成列。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摆放大量相关联的商品。
便利店盈利就在便利二字上,以及还有时间的优势以及选址上,大部分人是卖零食和烟,特别是烟利润高,零食也比超市贵,但是便利店很多都开在娱乐所旁边,晚上还开门,还有就是可以寄存快递增加。
便利店盈利模式揭秘
便利店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商品销售:便利店通过销售各种日用品、食品、饮料等商品获得收入。其中,一些高端品牌的商品价格较高,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
2. 广告收入:便利店通常会在店内或店外张贴广告,吸引更多的顾客。此外,一些便利店还会提供广告位出租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
3. 物流服务:便利店可以提供快递代收、干洗、打印等服务,收取一定的用。
4. 会员制度:便利店可以通过推出会员制度,吸引更多的顾客消费,同时也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和复购率。
5. 其他收入:便利店还可以通过租赁店面、出售商品等方式获得其他收入。
便利店盈利模式以及里面的坑
便利店盈利模式以及里面的坑
首先思考一下便利店(全家,711等)的目标客户是什么人群?
主要是人口: 都市白领,服务业人员。他们所在的位置,决定了我们每日流量的大小。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明白便利店的选址:需要在商务区为主
那便利店主要靠什么赚钱?
答:吃的喝的
便利店的80%盈利来源来自于20%的产品:FF鲜食(FAST FOOD);饮料;糖果巧克力(口香糖);方便食品;点心饼干「20%的产品占80%的销售额」
在20%的产品里面,其中的4%贡献了64%的营业额,他们是:FF鲜食和饮料。
FF鲜食 包括:素肉包子甜包子;蔬果;热柜(点心,汤粥);面包(三明治,汉堡);冷藏饮品(酸奶,果汁);冷藏甜品(蛋糕);冷藏熟食(禽类,素食类,水产类);冷藏便当(盒饭,面食);加工饮品(豆浆);关东煮;常温奶(常温酸奶,牛奶,调味奶);常温面包(切片,调味)
也就是说,一家成熟的便利店可以提供早餐,午餐,晚餐的食品供应。
而早餐午餐晚餐时间段也正是便利店的高峰期。
如果注意观察,全家开在地铁里的店,把FF至上的理念发挥到了,只卖鲜食其他的什么都不卖,也一样做得很好。
军规一:收银台能做多长做多长,能做多大做多大
收银台上的商品全部都是高毛利的,包子烤肠关东煮,哈烧机里串儿鸡翅,对营业额贡献巨大。可以说收银台就是便利店的印钞机。
这里要提一下风幕柜的强大,占地极少在墙上掏个洞就行,可提供的转化极高。里面摆放鲜食,酸奶,便当。全部都是高毛利的商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便利店的经营方向:零售餐饮化,餐饮零售化。
其实便利店里最不好卖的东西,是传统的快消品,都在货架上,而货架就是便利店里最占地方的。所以:
军规二:货架能少则少,能密则密,能高则高!
空出来的地方,卖包装水果,毛利高的很。
水果店的毛利一般在50%左右,大家都是翻倍卖。
散装水果难以量化,收银手续复杂,对店员要求提升。所以便利店里面一般采用包装水果来进行销售。
虽然传统快消品的利润低,周转慢,但是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引流,间接提高了其他高毛利商品的销售机会。所以要有,还要全。
便利店最忌讳的就是让顾客觉得你这里没什么东西卖,尤其是在竞争大的情况下,所以新店初期一定要把货铺满,铺的溢出来那这里那种。(不过这会导致FF鲜食在前期疯狂报损)这是常态,不过可以想办法降低前期的损耗。
这里列一下,全家便利店合作模式:
投入回报较为合理的B模式,的情况下要4年收回成本。
A和C的收入分配存在压榨店主的行为,相当于是给全家打工。
开店前一定要先考虑好,你的高毛利商品供货渠道,你的租金,你的日销售额,你的员工工资。谨慎行之。
本文章总结自知乎盐选专栏,《副业赚钱:新零售是什么?开便利店赚钱吗?》
已收录到我的专题 《Did写干货的地方》 ,欢迎大家来逛逛。
智能便利店怎么样?
看逗号智能零售商的近期的发站趋势就懂了。无人便利单相比于传统便利店,在运营成本上毫无疑问是有突出优势的;其次利用无人便利店的大数据优势,可以根据区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匹配适合的商品,实现千店千面,相比在品类繁杂的店里苦苦寻找自己要的商品,在智能无人便利店购物的体验会更好。无人便利店的业态还处于早期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延伸出越来越丰富的购物场景,购物体验也将变得越来越好,更加便利,完全可以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方便工作者,节约更多时间,享受更多个人空间
无人便利店可以节约成本提高顾客的体验,无人便利店能取代传统零售店,和自动售货机吗?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这个新风口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投资,风头赛过共享单车。然而风口来得快,去得更快。秋风过后,只见一地鸡毛。
上海首批落地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早在2017年9月便因耐不住高温而关闭。进入2018年后,它又相继曝出裁员、高管离职以及业绩不达标等。
而另一家早在创立初期就被视为无人便利行业黑邻家便利,在2018年7月31日关闭了的160余家门店。公司宣布,由于月亏500万,持续亏损,缺乏造血能力,已基本破产。
曾经被资本看好的无人货架,众多品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运营,这是全国无人货架家倒闭的企业。
此后,猩便利裁去60%的BD人员;5月,七只考拉停止货架业务;同月,传果小美融资遭搁浅,工资发不出;6月,传哈米倒闭;10月,小闪科技申请破产清算……
至此,轰轰烈烈的无人零售模式基本宣布破产。
一年之内有138家无人零售公司卷入风口。大多数中小型的初创企业一窝蜂涌入市场,扑通扑通跳下来,发现阿里和腾讯只是试一水就收手,而自己已泥足深陷,无力跳出。
以阿里无人超市为例,它仅仅是一家在淘宝造物节上存在了四天的快闪店,时间一到,便在线下消失。再以腾讯无人店为例,它要么是开在园区的公司内部店,要么也是快闪店。
无人便利店之所以在短暂新鲜感过后一切归于平淡,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无人店只是一种概念店,并没有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更无法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
而自动售货机以占地面积小,点位分布灵活,可以渗透到楼道、地铁站等门店难以进入的空间,稳步在国内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娃哈哈、农夫山泉、统一、蒙牛、光明等众多食品饮料企业看到商机纷纷入局。
自动售货机作为新零售成功的形式之一,可以拓展销售渠道,相当于增加了一个24小时营业的终端网店,减轻企业的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
另外,现在的消费需求和渠道重构,也会为这种业态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工具,根本目的在于方便人们生活。这两年来,虽然新零售的模式百花齐放,但是,只有自动售货机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因为它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2019年,这一业态必将迎来更多的入局者。
如何看待无人便利店,它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么?
其实无人货架的出现或兴起,也正是恰恰迎合了人类不劳而获的本性,所谓的“懒人经济”,像外卖、、跑腿服务等等赚的都是这个钱,只是说无人货架将这种经济模式化。
那么无人货架真的能够想现在看到的这样一往直前的发展吗?是不确定的,就办公室无人货架来说,除了作为公司来基本没有租金来说,单纯货架几百块。不赚钱,但也基本不亏钱。但你不能保证说无人货架就一定会改变整个零售行业,只能说单个无人货架销售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能会带来使物流和损耗的下降,这就特别像两年前的时候O2O特别火,包括零售和生活服务的,融资的有几十家,现在活下来的除了京东到家,e家洁等几乎就没有了,就算活着的,也成了冷门。
无人货架本质上就是自动售卖机,抢的其实是便利店的生意,离用户更近更方便,但真的能玩的过便利店吗?肯定是否定的!无人货架与商品品类接近的便利店相比,显然缺乏商品生态性,便利店除了提供零食外大多数还销售生鲜加工品、热食、日用品甚至一些生活服务。很多便利店都是24小时营业,不仅提供商品,还有生活类如代收快递、代售票务等服务,许多便利店在国外还担负着信息共享职责。
虽然无人货架削减了人力成本,但并不是代表真的就低成本了,我们暂且忽略租金和成本来说,的挑战是供应链和物流。不过无人货架在新零售业态下优于便利店的也同样是购物场景,空间偏封闭,虽然流量有限但用户间存在一定联系,更容易相传和信息共享,无形中给无人货架的商品推广和广告投放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有需求才有一个商业项目的发展,对于无人货架的主要受众——办公室一族来说,需求肯定是存在的。但随着目前各创业者和巨头们争相涌入,市场处于过饱和状态,很可能会出现像共享单车给用户发免费月卡一样不断投入补贴优惠消费者的情况,结果就是相当长时间内大家都在拼命出头,谁都没钱赚。
但资本回归理性,商业回归常识,无人货架有发展空间但不会是一个爆红的快盈利项目,需要背后团队很强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和供应链实力,未来赛道能否有强者出现要看能否解决痛点且能否持续性发展。我们暂且未知,就其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但最怕的是的昙花一现。
我觉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