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创始人是谁?为什么叫百度?

[编辑]aacPlus系列编

19年毕业于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的中文网站。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李彦宏下,百度不仅拥有全球秀的搜索引擎技术团队,同时也拥有国内秀的管理团队、产品设计、开发和维护团队;在商业模式方面,也同样具有开创性,对企业分享互联网成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百度也是全球跨国公司最多寻求合作的公司,随着百度日本公司的成立,百度加快了走向化的步伐。

263电话会议_263电话会议系统263电话会议_263电话会议系统


263电话会议_263电话会议系统


在aacPlus V1中增加参数化立体声(PS)技术,形成了aacPlus V2编。PS技术使用左声道和一些额外的编码参数,生成右声道,进一步降低了比特率。aacPlus V2在160 Kbps下可达到DVD5.1声道品质,在48Kbps可达到近CD立体声品质,在32 Kbps下可达到立体声效果,在24Kbps下可达到娱乐品质立体声效果,在低于16Kbps时可达到高品质单声道效果。aacPlus V2的效率使移动数字广播新应用成为可能。

百度”这一公司名称便来自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 (百度公司会议室名为青玉案,即是这首词的词牌)。而“熊掌”图标的想法来源于“猎人巡迹熊爪”的,与李博士的“分析搜索技术”非常相似,从而构成百度的搜索概念,也最终成为了百度的图标形象。 在这之后,由于在搜索引擎中,大都有动物形象来形象,如SOHU的狐,如GOOGLE的狗,而百度也便顺理成章称做了熊。百度熊也便成了百度公司的形象物。

百度的创始人是谁?

百度(Nasdaq简称:BIDU)是全球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檄文:古代写在木简上的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叫做李(河蟹)彦(河蟹)宏

是辛弃疾的青玉案里的倒数第2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百度”的名字从如何而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出啦_超清

李彦宏,人想这么叫

网络视频会议中的接入号是什么意思?

此外,M-JPEG这种压缩方式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压缩标准,不同厂家的编和存储方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格式。这也就是说,每个型号的视频或编码板有自己的M-JPEG版本,所以在之间的数据传输、非线性制作网络向的数据传输都根本是不可能的

网络视频会议中的接入号是指与电话会议连接的号码,类同电话会议。

我们公司用的是视高网络视频会议不需要接入号的回拨是一种简单的通信方式,主要是在手机上进行语音预约、回拨、二次拨号等方式来实现通话,在信产部86号文中已经严格禁止回拨业务的开展。哦 只要账号、密码就行了 非常简单的

建议你找系统提供商问问什么意思

首先,服务方式、网点也非常多 基本上马上就能联系到技术人员。

加上,技术人员的态度挺好的,也非常专业,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像上次我这边设置不对,一个电话过去,几分钟就搞定了,视高的效率还是蛮高的,视高视频会议用起来还是挺开心的。

音频视频压缩技术概述

该编有时被称为“高效AAC”(HE-AAC)。它整合了基本的AAC编和频带(SBR)技术。SBR是一种频带扩展技术,可使几乎任何音频编在比特率下降30%时仍能保证音质。SBR通过使用频带低半部分信息加上一些编码参数来表达频带的高半部分信息。SBR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编,例如结合带MP3的SBR构成了MP3Pro编。

视频有mpeg1,mpeg2,mpeg4,h.261,h.263等,mpeg1的标准是1.5mb/s,主要与cd-rom速度相容,也就是vcd所用的压缩格式,mpeg2目标是4-60mb/s主要用于数字电视方面,mpeg4压缩率很低,用途很广了,用在一些可视电话,远程等,h.261是视频会议标准了,主要用于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中了

2.H.263

~~~~~~

频视频压缩技术基本原理的一个简单介绍,以及对各种主流音频视频压缩技术的简单描述

视频和音频压缩技术的基本原理一致,既经历傅立叶变换,采样,然后用各种算法进行数据压缩三大步骤

先说音频,音频压缩技术又有两个分支,一个是语音压缩,一个是适合于所有音频的压缩技术,前者如LPC,后者如MP3。两者的区别在于语音压缩主要偏重于对于声音载波中的 20HZ-3.5KHZ即人能发出的声音所在的主要频率进行的压缩,这种压缩技术侧重于对于人声音的模拟,而不是对于所有人耳能听到的频段的模拟,这里要注意human vo 20HZ-3.5khz,而人耳能听到的频段为0-20KHZ。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的降低了数据量而换来了不是的效果,由于大多数的音频应用是对于human vo的应用,比如移动电话,蜂窝式网络对于数据传输率的限制使得语音压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主流的语音压缩技术。

首先要说的是普通电话,普通电话用的是很简单的PCM,在话筒中装入低通滤波器用于过滤掉高频声音以防止出现混淆噪音(aliasing noise,关于这个如果有兴趣的话提一下我可以详细解释),然后按照8K sample/sec的速度采样,每个采样点用8 bit来描述,然后对每个采样点进行传输,普通的电话线路64Kb/s的带宽用来传输PCM音频。但是这样子人们发现效果不佳,因为用8bit 来描述一个采样点是不足够的,人们发现当说话声音低的时候听不清楚。所以发明了后来的ulaw encoding技术,既用16位来采样,而用8bit来描述这16bit 的采样点。 如何实现? 这是用了所谓的指数编码法, 这16 bit 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在音量小的声音用多的bit来 描述,高音用少一点bit来描述,然后将之用均匀分布的用8bit来表示,这样的结果是低音和高音(音量)的损失量是一样的,可以比较清晰的传输音量较低的声音。这就是PCM技术了,这也是为什么你如果通过电话来听点歌的话会发现那歌声有多恶心,电话是用表示语音的技术来表示音乐,所以我在这里大胆预测,一切电话点歌类行业最终都将走向灭亡!

PCM,ADPCM是当今语音压缩的主流,但人们发现其数据量还是太大,比如用于移动电话的时候,这就让LPC应运而生了。 LPC 是GSM所用的音频压缩技术。 在语音输入话筒后, 手机背后是如何工作的? 手机会将你的声音分门别类,是元音还是辅音? 音量多大?音调如何? 然后将这些参数输入一个运算部件来得到一个系数, 我们网络所要传输的也就是这个系数。 接收端收到这个系数后会将之按照原样恢复, 当然,由于采得那些数据参数时肯定是有损失的,所以LPC技术的声音损失率比电话更大,而且极不抗噪音,你在讲手机的时候会发现如果对方处在一个噪杂的环境那你根本就听不清他说什么,这不是因为你耳朵不好,而是对方的手机把噪音和对方的声音一起输入话筒,编码部件将之混在一起编码,硬将之算出一些音调参数啊什么的然后传输,你可以想像其传输的都是污七八糟什么东西了。但是经过LPC压缩后比特速率可以降低到1.2Kb-4Kb/s,这又是一个以效果换带宽的tradeoff.

MP3

MP3原本用于表述MPEG1 Layer 3,但是日常应用中已经发展至包含Layer 1, Layer 2以及Fraunhofer Institute所扩展的MPEG 2.5。MP3是得到认知度的编之一,在互联网编中具有的用户群。但是为达到近CD品质音频,对某些难应付的内容需要高于192kbps速率。

[编辑]MPEG1、Part 3 (ISO/IEC 11172-3)

[编辑]MPEG2、Part 3 (ISO/IEC 13818-3)

对MPEG1标准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改进。首先,低比特率需求通过使“低采样率(LSF)”扩展标准化而得到满足。该编提供了16、22.05、和24kHz采样率编码方法;其次,MPEG1模式被扩展为支持上至12声道的音频数据。Fraunhofer的低频率扩展,即MPEG2.5,提供了MPEG2一半的采样频率选择:8、11.025和12kHz。

目前,数字杜比具有的多声道编解码用户群。通过将多声道整合至单一编码对象中,数字杜比实现了高品质、低复杂度音频压缩。尽管该算法与编码声道的数量无关,目前的实现方案已经接受了SMPTE的建议,即采用了由5个全带宽音频声道和1个用于低音的分带宽声道组成5.1声道:分别为左、中、右、左环绕、右环绕和低频扩展(LFE)。

数字杜比支持灵活的播放方式:1声道到5.1声道,32、44.1或者48KHz采样率,比特率从32 到640kbps。解码后的音频可自动匹配播放系统以提供与音响配置无关的品质的音效。

Coding Technologies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得到标准组织广泛采用的编。MPEG2采用了AAC,以128kbps提供接近CD的品质,即使对于特别复杂的内容也如此。aacPlus v1被DVD、DVB、Digital Radio Mondiale、3GPP2和ISMA等组织定为标准。aacPlus v2在2004年末开始商用,已被指定为3GPP中的高品质音频编,aacPlus v 2的所有组件都是MPEG-4音频规范的组成部分。

[编辑]AAC

aacPlus系列编均是围绕MPEG2、Part 7(ISO/IEC 13818-7)所描述的AAC核心而建立。AAC提供8、11、12、16、22、24、32、44、 48、63、88或者96kHz的采样率,以及高达48声道的音频,每个声道比特率可高达288kbps。其定义了三个紧密相关的方案:低复杂度(Low Complexity)、Main和可伸缩采样率(SSR)。低复杂度的AAC-LC需要非常少的处理器资源,因此通常用于嵌入式应用中。

[编辑]MPEG4、Part 3(ISO/IEC 14496-3)

为MPEG2 AAC增加了知觉噪音替代(PNS)工具,因此定义为MPEG4 AAC。PNS通过对类噪声信号的参数化编码,从而简化这些信号的表达方法。不能将PNS与MPEG2、MPEG4中的时域噪声整形(TNS)相混淆。

[编辑]aacPlus V1

[编辑]WMA

WMA是微软授权的Windows Media Series中一系列广泛使用的音频编。此系列中版本是WMA9、WMA9 Professional、WMA9 Lossless、WMA9 Vo 和WMA9 Variable Bit Rate(VBR)。在嵌入式应用中,WMA9是此系列中最常见的编;提供16位/320kbps双通道,采样率高达48KHz。“Professional”支持24位、96KHz采样率和高达128到768kbps的7.1声道。与数字杜比相同,解码后的音频可自动匹配播放系统,以提供和音响配置无关品质的音效。“Lossless”用于CD存档,压缩率在2:1和3:1之间。“Vo”用于压缩语音至20kbps。尽管VBR对于大部分的流应用并不理想,但WMA9和“Professional”都能以可变比特率编码。“Lossless”则总是使用VBR功能。

[编辑]Ogg Vorbis

为无需专利费用的开放资源,具有近似于MP3的音质。“ogg”是容器格式,而“Vorbis”为音频编。由于它免除了与MP3游戏音乐相关的按每游戏收取的许可费用,因此Ogg Vorbis在电脑游戏厂商中使用率日益上升。

263云卡是哪个

李彦宏

1.263云卡拨打所有联通虚拟的号码免费,不能拨打非联通虚拟的号码。使用263云卡作为公费电话的主叫号,中间号只支持在后台申请定义了双声道,采样率为32、44.1或者48KHz,编码率从32 到 384kbps的编解码方法。此标准描述了三个相关方法:Layers I、II、和 III。Layer III提供的压缩率,但是复杂度也。代办虚商号(不用认证)...

2.263云卡的套餐资费如下: 用户在收到卡之后需个人实名,实名的同时选择对应的套餐。

3.特别提醒: 263云卡只可绑定中间号通过公费电话外呼,不可直接外呼!!! 263云卡只可...

4.263云卡常见问题

压缩格式是什么意思

还有这是水烧开的温度

一、电联的H.261、H.263标准

[编辑]数字杜比(AC-3)

1.H.261

H.261又称为P64,其中P为64kb/s的取值范围,是1到30的可变参数,它最初是针对在ISDN上实现电信会议应用特别是面对面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而设计的。实际的编码算法类似于MPEG算法,但不能与后者兼容。H.261在实时编码时比MPEG所占用的CPU运算量少得多,此算法为了优化带宽占用量,引进了在图像质量与运动幅度之间的平衡折中机制,也就是说,剧烈运动的图像比相对静止的图像质量要。因此这种方法是属于恒定码流可变质量编码而非恒定质量可变码流编码。

H.263是电联ITU-T的一个标准草案,是为低码流通信而设计的。但实际上这个标准可用在很宽的码流范围,而非只用于低码流应用,它在许多应用中可以认为被用于取代H.261。H.263的编码算法与H.261一样,但做了一些改善和改变,以提高性能和纠错能力。.263标准在低码率下能够提供比H.261更好的图像效果,两者的区别有:(1)H.263的运动补偿使用半象素精度,而H.261则用全象素精度和循环滤波;(2)数据流层次结构的某些部分在H.263中是可选的,使得编解码可以配置成更低的数据率或更好的纠错能力;(3)H.263包含四个可协商的选项以改善性能;(4)H.263采用无限制的运动向量以及基于语法的算术编码;(5)采用事先预测和与MPEG中的P-B帧一样的帧预测方法;(6)H.263支持5种分辨率,即除了支持H.261中所支持的QCIF和CIF外,还支持SQCIF、4CIF和16CIF,SQCIF相当于QCIF一半的分辨率,而4CIF和16CIF分别为CIF的4倍和16倍。

二、M-JPEG

JPEG标准所根据的算法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可变长编码。JPEG的关键技术有变换编码、量化、分编码、运动补偿、霍夫曼编码和游程编码等

M-JPEG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做到到帧的编辑、设备比较成熟。缺点是压缩效率不高。

通过机房的局域网连入internet不需要

总之,H.261建议是视频编码的经典之作,H.263是其发展,并将逐步在实际上取而代之,主要应用于通信方面,但H.263众多的选项往往令使用者无所适从。MPEG系列标准从针对存储媒体的应用发展到适应传输媒体的应用,其核心视频编码的基本框架是和H.261一致的,其中引人注目的MPEG-4的"基于对象的编码"部分由于尚有技术障碍,目前还难以普遍应用。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视频编码建议H.264克服了两者的弱点,在混合编码的框架下引入了新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编码效率,面向实际应用。同时,它是两大标准化组织的共同制定的,其应用前景应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机房的局域网连入internet不需要调制解调器。

PCM技术是今天我们普通电话网络所采用的压缩技术,然而由于其占满了64Kb带宽,当人们想在原有的电话线路上实现视频电话时发现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大的降低音频数据量。这就让后来的DPCM 和 ADPCM技术有用武之地了。DPCM中的D为differenital,由于传送整个sample太耗费带宽,而如果传送sample与sample之间的异则可以大量的减少数据量,所以人们只发送个sample,后来都只发送其中的值,在接收端将收到的值根据之前的sample运算后取得当前的sample。而所谓的ADPCM即 Adaptive DPCM,在ADPCM中利用一个自适应运算器对于输入的音频进行计算以调整自己的位阶运算,e.g. 4bit 可以表示 -7----8的数据,当运算器发现difference数值很大的时候就使用-56,-48----64来表示数据以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通过机房的局域网连入internet不需要调制解调器.

通过机房的局域网连入internet不需要调制解调器

飞话和回拨有什么区别

M-JPEG(Motion- Join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技术即运动静止图像(或逐帧)压缩技术,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编辑领域可到帧编辑和多层图像处理,把运动的视频序列作为连续的静止图像来处理,这种压缩方式单独完整地压缩每一帧,在编辑过程中可随机存储每一帧,可进行到帧的编辑,此外M-JPEG的压缩和解压缩是对称的,可由相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但M-JPEG只对帧内的空间冗余进行压缩。不对帧间的时间冗余进行压缩,故压缩效率不高。采用M-JPEG数字压缩格式,当压缩比7:1时,可提供相当于Betecam SP质量图像的节目。

飞话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娱乐方式,采用多方通话模式,可随时随地发起两方或多方通话,并可以进行电话匿名交友,神秘、浪1998年IUT-T推出的H.263+是H.263建议的第2版,它提供了12个新的可协商模式和其他特征,进一步提高了压缩编码性能。如H.263只有5种视频源格式,H.263+允许使用更多的源格式,图像时钟频率也有多种选择,拓宽应用范围;另一重要的改进是可扩展性,它允许多显示率、多速率及多分辨率,增强了视频信息在易误码、易丢包异构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另外,H.263+对H.263中的不受限运动矢量模式进行了改进,加上12个新增的可选模式,不仅提高了编码性能,而且增强了应用的灵活性。H.263已经基本上取代了H.261。漫、、好玩。原来的电信、网通和铁通都有多方通话的资质,而且移动也有相关的业务,比如飞信的多方通话、web或wap800、263的电话会议等都是采用这样的实现方式,因此是一种可以持续运营的业务。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编辑]aacPlus V2

频编码技术基本是由ISO/IEC制定的MPEG-x和ITU-T制定的H.26x两大系列视频编码标准的推出。从H.261视频编码建议,到H.262/3、MPEG-1/2/4等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断追求的目标,即在尽可能低的码率(或存储容量)下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而且,随着市场对图像传输需求的增加,如何适应不同信道传输特性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于是IEO/IEC和ITU-T两大标准化组织联手制定了视频新标准H.264来解决这些问题。

H.261是最早出现的视频编码建议,目的是规范ISDN网上的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应用中的视频编码技术。它采用的算法结合了可减少时间冗余的帧间预测和可减少空间冗余的DCT变换的混合编码方法。和ISDN信道相匹配,其输出码率是p×64kbit/s。p取值较小时,只能传清晰度不太高的图像,适合于面对面的电视电话;p取值较大时(如 p>6),可以传输清晰度较视高视频会议的服务我就觉得非常周到。好的会议电视图像。H.263 建议的是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在技术上是H.261的改进和扩充,支持码率小于64kbit/s的应用。但实质上H.263以及后来的H.263+和H.263++已发展成支持全码率应用的建议,从它支持众多的图像格式这一点就可看出,如Sub-QCIF、QCIF、CIF、4CIF甚至16CIF等格式。

MPEG-1标准的码率为1.2Mbit/s左右,可提供30帧CIF(352×288)质量的图像,是为CD-ROM光盘的视频存储和播放所制定的。MPEG-l标准视频编码部分的基本算法与H.261/H.263相似,也采用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二维DCT、VLC游程编码等措施。此外还引入了帧内帧(I)、预测帧(P)、双向预测帧(B)和直流帧(D)等概念,进一步提高了编码效率。在MPEG-1的基础上,MPEG-2标准在提高图像分辨率、兼容数字电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它的运动矢量的精度为半像素;在编码运算中(如运动估计和DCT)区分"帧"和"场";引入了编码的可分级性技术,如空间可分级性、时间可分级性和信噪比可分级性等。近年推出的MPEG-4标准引入了基于视听对象(AVO:Audio-Visual Object)的编码,大大提高了视频通信的交互能力和编码效率。 MPEG-4中还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形状编码、自适应DCT、任意形状视频对象编码等。但是MPEG-4的基本视频编码器还是属于和H.263相似的一类混合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