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能长多大,多大能繁殖
野生的黄鳝一般生长速度都非常的慢,在以前的农村稻田里面,最常见到的黄鳝一般大小都只有筷子粗细。即使是这么大的黄鳝,生长时间至少也在两年以上,而一般的野生黄鳝,都生长在一些鱼塘或者湖泊里面。现在由于水稻田里面黄鳝都已经消失了,喜欢吃黄鳝的人们就把目光放到了鱼塘里面去了,经常用蚯蚓去鱼塘边上钓黄鳝,一般这种钓上来的野生黄鳝都是比较大的,重量在4~5两左右。黄鳝一般在三年期的时候,会涨到手指粗细,等到第4年的时候,就可以长到半斤左右一、黄鳝能长多大 黄鳝是我国常见的鱼类之一,生活在淡水之中,在各类淡水之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分布。黄鳝成年之后,体长一般在20-70厘米之间。可见,不同黄鳝个体身体长度想要自己养殖黄鳝,需要注意黄鳝的肥料,不能使用过多的肥料,要注重黄鳝的自然生长,这样生长的黄鳝卖起来价格。异是比较大的。另外还会有体型更大一些的黄鳝,身体长度可以达到1米多长,不过这么大的黄鳝并不是特别常见。
人工养殖巨型黄鳝鱼_人工饲养黄鳝
人工养殖巨型黄鳝鱼_人工饲养黄鳝
人工养殖巨型黄鳝鱼_人工饲养黄鳝
人工养殖巨型黄鳝鱼_人工饲养黄鳝
二、黄鳝多大能繁殖 从繁殖特点来看,黄鳝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鱼,因为它们可能出现性逆转的现象。具体来看,当黄鳝一岁的时候,它野生的黄鳝一般只生活在我国的南方,水稻田里,或者湖泊和鱼塘里面,在北方由于大部分都是旱地,因此野生的黄鳝数量非常稀少,一般只在鱼塘里面或者湖泊里面有少量生存。黄鳝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蛋白质含量非常的高。不过由于现在在我国的南方稻田里面,也很少能够见到野生的黄鳝了,因为过量使用除草剂的原因,黄鳝和泥鳅这种美味已经在很多地方的稻田里面消失。可能现在也只有在一些鱼塘里面或者湖里面,可以找到这些野生的黄鳝。们就会发育成雌性的,此时它们就可以进行繁殖了。一般来说,它们的繁殖季节集中在6月份到8月份之间,因为此时环境因素是比较适宜的,繁殖的是比较高的。而在它们繁殖一次之后,在接近两岁左右就会继续发育为雄性的黄鳝。可以看出,黄鳝虽然也是鱼类,但它们的繁殖特点跟普通的鱼类很不相同。
有野生黄鳝的地方可不可人工养殖黄鳝
首先,黄鳝比较喜欢钻在泥里,所以在养黄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泥土的控制,其次黄鳝在抢食的时候会出现大吃小的情况,所以在养殖黄鳝的时候,一定要把大小分开,尽量做到大小适中的一起养殖,黄鳝钻泥土的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一定要在田地里做好防护,防止黄鳝钻泥土逃跑。有野生黄鳝的地方可以隔离起来进行人工养殖黄鳝。
投喂要定时,鳝鱼昼伏夜出,在下午6时~8时投饲为宜。投放的饲料要新鲜,不能投放腐霉变质的饲料。饲料投放前应先洗净,每立方水体再用3至5克的食盐浸洗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才能投喂。一般选择淡水小杂鱼,每日投饵数量为网箱内黄鳝总重量的3%-5%。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源,外界干扰少的池塘。用毛竹在池塘内搭设支架,将网箱四角固定在支架上。每个网箱内设置一个食台。黄鳝因为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所以放养规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为20至50克/尾。
网箱还要定期进行消毒,每立方水用10克的漂化水,全池泼洒。
适时清洗网箱,除去过多的杂物和附着藻类,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网箱种放置水草、以水葫芦、水花生为好,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移植水花生时去根洗净后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以防止蚂蝗等有害生物随草黄鳝成年后的体长一般在20-70厘米之间。另外也会有体型更大一些的黄鳝,体长可以达到1米多长,但这么大的黄鳝并不是特别常见。具体来看,很多因素都会对黄鳝的体型产生影响。比如水温会影响黄鳝的食欲,从而影响它们的发育,其体型就会受此影响。因此,若人工养殖黄鳝的话,需为它们提供适宜环境,来让它们长得更大。带入箱中。
黄鳝种苗在入箱前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在黄鳝易发病的7月份~9月份,每20天用1ppm漂全箱泼洒,发现病鳝及时隔离。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尽量减少损失。
黄鳝可以长到多大?
黄鳝的放养时间应选择在4月份、5月份,或者8至9月份,以避开5月中旬至7月份的黄鳝性成熟繁殖期。最适合黄鳝生长的温度是摄氏24至28度。所以一般在野外生长的黄鳝,重量的也就在1~2斤左右,已经是了。不过目前由于野生环境下长具体来看,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黄鳝的具体体型,导致不同黄鳝个体的体型有异。比如,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黄鳝的影响就是比较大的。比如,水温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水温主要影响到黄鳝的食欲,而食欲高低则会影响黄鳝的发育,最终影响它们的生长速度。若是想人工养殖黄鳝并且让它们的生长状态更好,那么就需要注意调控周围环境,让周围环境处于适宜的状态。大的黄鳝越来越少,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大量的人工养殖黄鳝,人工养殖的黄鳝生长速度比较快,但是从肉质上来看,肯定会比野生的黄鳝很多。而黄鳝最美味的大小应该是2~3两的时候,皇上体格太大的话,肉质就会比较老,所以皇上并不是越大就越好,中等个头的黄鳝才是吃的,大家觉得呢?
由于黄鳝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且养殖技术简单易学,许多养殖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小池塘进行养殖,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小池塘养殖黄鳝技术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50平方米~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1米~1.5米,可用水泥、条石、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后,池内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穴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莲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二、科学放养鳝种 黄鳝池经消毒注水后,等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可投放鳝种。放种时,应将鳝种用3%~4%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20分钟,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投放时,要求同一口池的鳝种规格必须整齐,每千克约30尾~40尾的鳝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尾~150尾。为了保持泥土中水和空气的畅通,可按每平方米放养8尾~10尾泥鳅,让其上下窜动,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溶氧水平。 三、注重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吃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蚯蚓、蝇蛆、螺蚌肉、蚕蛹、禽畜内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渣等。黄鳝一旦习惯于某种饲料后就较难改变其食性,并且具有昼伏夜出寻食的习惯,因此在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后3天~5天内不投饵,然后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投饵量应由少到多。投饲时间从傍晚开始,逐步提前投饲时间,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且能在上午9时、下午4时左右摄食为止。黄鳝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摄食,25℃~30℃时摄食旺盛,因此5月~9月应加强投喂,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在6月~8月的生长旺季,投饲量可增加到6%~7%。 四、加强饲养管理 黄鳝喜欢生活在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当发现黄鳝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摄食减少,即说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更换池水。一般春秋季节6天~8天换水一次,夏季2天~3天换水一次,如长期有微流水流入更好。同时,每天应清除池中残饵或杂物。进入冬季黄鳝冬眠时,可将池水放干,并在底泥上面铺一层稻草或麦秸,以保温保湿。由于黄鳝是无鳞鱼,易受病菌、寄生虫侵袭,再加上它对多种物敏感,所以病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黄鳝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梅花斑病、腐皮病、发烧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