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女人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那22岁呢。求专业的
22岁古代称为桃李年华。
已过桃李年华_桃李年华的意思是什么
已过桃李年华_桃李年华的意思是什么
已过桃李年华_桃李年华的意思是什么
20-22岁(女子):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女子成年待嫁,也称为是双十年华。
20-22岁(男子):及冠之年,因为在古代只要是男子到了20岁都要举行“及冠“之礼,所以叫及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
扩展资料:
桃李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ao li nian hua,指20-22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参考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如下:
1. 婴儿:初生、襁褓、牙牙。
2. 孩提:2至3岁的儿童。
3. 垂髫:3至10岁的儿童。
4. 龆龀:8岁,代指男子8岁。
5. 舞勺:13岁至15岁,指学习勺舞。
6. 舞象:15岁至20岁,指学习象舞。
7. 志学:15岁左右。
8. 豆蔻:13岁至14岁,比喻少女。
9. 及笄:15岁,指女子成年。
10. 弱冠:20岁,指男子成年。
11. 而立:30岁。
12. 不惑:40岁。
13. 知命:50岁。
14. 花甲:60岁。
15. 古稀:70岁。
16. 耄耋:80至90岁。
17. 期颐:100岁。
以上是古代年龄称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二十岁左右的女子的称谓
一、古代二十岁左右的女子的称谓是桃李年华。
二、不同时期称谓: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40岁(女)---不惑之年
18、50岁(女)---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9、60岁(女)---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0、70岁(女)---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1、80岁(女)---杖朝之年
22、90岁(女)---耄耋之年
23、100岁(女)---期颐之年
“夫人”、“玉人”、“璧人”、“佼人”、“千金”、“令媛”、“女公子”、“丽人”、“淑人”、“玉女”、“娇娃”、“巾帼”、“西施”、“尤物”、“室人”、“令间”“青娥”等均是古代对女性的称谓,现将古代对各种女性的称谓总结于下:
1、“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3、“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4、“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5、“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6、“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7、“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按年龄>
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4、及笄:女子十五岁。
5、碧玉年华、年:女子十六岁
6、弱冠:二十岁
7、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8、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女子自称>
1、女子自称--“奴家”
2、女子谦称--“妾”、“妾”、“奴婢”
3、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4、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5、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6、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7、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8、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9、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10、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11、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
一般而言,在古代女性自称中也可以看出各自的身份,王后自称为“哀家”,一般已婚妇女自称为“妾”或“妾身”,或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称为“妾”,未婚女性多称自己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法。当然在一些明清的中许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这个称谓的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7岁——髫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女子二十岁称作什么
二十岁的女子称为
“桃李年华”。
在古代,不同的年龄层,都有不同的称谓:
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二十岁的女子称为
“桃李年华”。
而立———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壮年也称为“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岁也可称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顺———六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古稀———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语出《汉·曹·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百岁以上。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今天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桃李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ao
li
nian
hua,指20岁女子的代称。
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
表示男子二十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扩展资料
1、16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
2、18岁(女)
“二九”
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译文:韩子文,已经十八岁了,还没有娶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或者双十年华
古代女子二十岁称作桃李年华
桃李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弱冠,或者称作桃李年华。《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标梅已过,一般指女子在什么年铃?
摽梅已过:就是指已过了出嫁的年龄了。
“标梅之期”,是指女子出嫁的时期。
我国对年龄的称谓,有如:
女孩十五岁--及笄之年;
女孩十六岁--桃李年华;
女孩二十四岁--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标梅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