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契约》好看但不够惊喜
语言: 英语 / 苏格兰盖尔语看完《异形:契约》有几天了,迟迟没有动笔写影评,只因那天错过精彩的开头影响了观影感受,一时没有什么新鲜的灵感,给我的感觉是总体好看但不够惊喜,至少没有当年的《普罗米修斯》带给我的震撼。
普罗米修斯 影评_普罗米修斯电影深度解析
普罗米修斯 影评_普罗米修斯电影深度解析
又名: 异形前传 / 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
我相信当年雷公拍摄普罗米修斯,而不是紧接异形4,是有着比现在更大的创作野心,建构新的电影宇宙,突破简单的科幻类型片范畴,进行更为庞杂和深入的哲学探讨,但以普罗米修斯深邃宏伟的视觉来看,毕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当年也确实票房不佳),故事对观众来说又难懂不够简单,这与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的创作思路不符,所以是《异形:契约》而不是《普罗米修斯2》,而我希望看到继普罗米修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进一步探索,自然与原本的期待有所落。
《异形:契约》除了我错过的开头,和把舰长的尸体抛向太空外,有些《2001:太空漫游》和《地心引力》的感觉,其它部分都没什么大的创意和创新,很多都是重复,包括所谓暗黑的结尾。
《普罗米修斯》导演剪辑版什么时候出
时隔5年,科幻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导演重启全新的异形系列,从片名上看,雷公此举是要衔接1979年由他开创的异形,而不是普罗米修斯2,这很大可能是雷公野心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利益相妥协的结果,试想如果《异形:契约》能再次创下当年的票房奇迹,这将是福克斯全新的大IP,在好莱坞如此依赖系列续集的今天,各大电影公司无不争相押宝系列大片,请名导刀,给公司加大保险,但从上映几天来的票房表现和各点评网站的评分来看,应该是事与愿违。普罗米修斯 Promeus (2012)
普罗米修斯没有所谓导演剪辑版,有蓝光加长版。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普罗米修斯》刚刚在北美上映,首周末收获5000万美元票房。目前,斯科特在接受采访时曝料,在影片的蓝光碟和DVD中,将会增加20-30分钟的删减镜头,这无疑又令粉丝们无比期待。
虽然有影评人诟病影片的剧情并不算好,但是上映的《普罗米修斯》并不是一个制片人手中的产物。雷德利·斯科特表示:“这个版本已经是导演剪辑版了,但还是有很多内容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这些内容我们都会放到蓝光碟中。”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 达蒙·林德洛夫 / 乔·斯派茨
主演: 努米·拉佩斯 / 查理兹·塞隆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迈克尔·法斯宾德 / 伊德里斯·艾尔巴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制片/地区: 美国 / 英国
上映日期: 当然,在变成电影时,《奇幻森林》还是做了些与时俱进的“正确”改编——巨蟒卡奥由男变女,还给毛克利的狼养母加上了台词,都是考虑到现时的性别和消费语境吧。2012-09-02(大陆) / 2012-06-08(美国)
片长: 124分钟(美国) / 122分钟17秒(大陆)
IMDb链接: tt1446714
电影奥本海默好看吗
据影片师安德鲁·杰克逊澄清,《奥本海默》使用了大概200个镜头,包括机械仿生、微缩景观、灾难装置等。这仍然是诺兰十年来使用电脑最少的一次。电影《奥本海默》好看。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一位以爱拍大片而著称的导演,他的影片《奥本海默》于8月30日登陆内地影院。诺兰透露这部电影没有使用电脑,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没有任何镜头。
《奥本海默》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聚焦基里安·墨菲饰演的“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影片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所著的罗伯特·奥本海默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电影,它还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罗伯特·奥本海默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他所面临的困境。他是一个天才物理学家,但他也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人。他在创造的过程电影意义中,不仅仅是面临着科学上的挑战,还有着道德上的困惑。这部电影让我们思考了科学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奇幻森林》影评
影片在烂番茄上获得了93%的正面评价。认为,《奥本海默》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纽约杂志》表示影片有着难以置信且无情的节奏;《每日电讯报》影评人则认为自己被这部作品“的击倒”。讲什么?土著人和殖民者都有指代
鲨一人分饰大卫和沃尔特两角,其之间的对话、吹箫和据说被删掉的接吻固然精彩,但这并非什么全新的创意,很多大片都玩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是个套路,还有结尾的反转,专心看的观众不难早早就猜到,而包括女主角在内的其它人物形象都不够饱满,不止是被很多人吐槽的智商不在线,主要是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电影主题,看起来每个人都像是边缘人物,除了大卫,所以这部应该叫《异形之真大卫》,加上被删除的异形的正面特写、丹妮尔丝与之单挑和一些所谓的镜头,《异形:契约》既没有满足科幻片影迷的期待,也没有承接普罗米修斯的思想探索(对未知星球自然地貌的呈现也不如普罗米修斯精彩和震撼),其评分和票房结果也就谈不上什么意外了。不过这倒正是吉卜林原作的风格,吉卜林出生在印度,身为英国殖民者的后代,热情地讴歌着殖义的行径——他因此被誉为“大英帝国的诗人”,当然站在吉卜林的角度,他是代表“文明”的现代世界“启蒙者”,来到南亚次大陆(后来做过环球航行,还到过),正是为了“开化”那些蒙昧的“野蛮人”。
虽未明言,但我们在《奇幻森林》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个被“野兽”环伺的“文明人”的孤绝处境——这正是影片的核心故事设定,从逻辑上讲,一个在森林长大的狼孩不可能有人类的智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但毛克利偏偏就有,而且IQ冠绝森林,还无师自通地看一眼就学会了用火,并借助火打败了邪恶的老虎,重新获得了在森林居住的权利。
篇三:奇幻森林电影影评
某种意义上,这些凶猛的南亚动物正是土著人的化身,普罗米修斯式的毛克利则象征着白人殖民者,出生在殖民地的吉卜林从小就身处在土著人的包围中,内心“高贵”的他想必会有这种不自觉的心理暗示。当然,南亚的风土人情也滋养了吉卜林的文学创作,那些流传在乡野的动物传说也成为吉卜林的重要取材来源。
泰戈尔在演讲时曾说,印度有着迥异于西方“城市文明”的“森林文明”,按照婆罗门的教义,每一个印度婆罗门在人生中都要有“林居期”,在森林中居住以寻求生命的真谛。《奇幻森林》显然也受到了印度“森林文明”的强烈影响,不过这是经由殖民者“帝国诗人”改头换面出来的森林童话——居民普遍敬重的老虎成为邪恶的反派(土著力量的人格化),高高在上的大象则成为凌驾在森林恩怨之上的超然统治者(隐喻着殖民者)。
以上就是电影评论栏目为你带来的《奇幻森林》影评,希望对你写作影评有所启示,写出好的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