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之邦在哪个省
文献之邦,萧县别称,出自清代萧县志序中。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东周时建萧国),春秋附庸于宋,秦置萧县,由此而得名。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和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邻,南同淮北市杜集区、濉溪县交界,东南与宿州市_桥区相连。距宿州市区75公里,距省会合肥市301公里。
萧县农业发展如何(萧县农业局)
萧县农业发展如何(萧县农业局)
萧县农业发展如何(萧县农业局)
萧县农业发展如何(萧县农业局)
萧县是书画艺术之乡、防腐蚀业县、全国农业科普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安全畅通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辣椒制种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面粉加工强县、安徽省产粮大县、水果生产大县、全国的胡萝卜生产基地、四大葡萄种植基地之一。全县设有14个经济开发区,其中萧县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其余为县乡创办的新型乡村工业园(6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7个)。
萧县特产
萧县特产有葡萄、胡萝卜、皇藏峪蘑菇鸡等。
1、葡萄。
萧县出产葡萄已有1000多年历史,萧县葡萄约有100多个品种,其中以玫瑰香葡萄为,果实,紫里透红,很像珊瑚玛瑙,而且有穗大、粒饱、肉脆、多汁、甘甜、清香、食后生津等优点白羽葡萄则犹如水晶碧玉,果粒严密,皮薄汁多,香郁爽口。
萧县葡萄营养丰富,一般含糖18至25%,还含有维生素A1、B1、B2及胡萝卜素和10多种氨基酸,并具有用价值,利筋骨、治瘘痹;从葡萄皮中可以提炼丹宁、酒石酸,用作镇静和食物防腐;玫瑰香葡萄的藤叶,可制成注射剂,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
2、胡萝卜。
萧县胡萝卜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10000万元,主要分布于孙圩子、丁里、祖楼、王寨及马井等乡镇。其中孙圩子乡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位于淮北市北郊5公里处,故黄河的重要支流大沙河与程山之间,土质主要为沙壤土,耕层土壤深厚。
尤其适合胡萝卜肉质根生长,面积4.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胡萝15万吨。基地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南临202省道,西有311国道,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孙圩子胡萝卜2000年参加了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会,2001年参加了在举办的农业博览会。
3、皇藏峪蘑菇鸡。
由皇藏峪野生蘑菇和本地土公鸡烧制而成,生姜、辣椒用量较大,盛具用大脸盆,味美鲜嫩,吃后回味无穷,周围市、县慕名驱车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现有“看皇藏峪原始森林,品天下美味之胜名。蘑菇鸡,它是由山养的本地公鸡,加上这里的野蘑菇烹饪而成。
椐说公鸡要三年左右为,这样炖出的鸡、肉壮、肉丝精细、鲜美可口、香味浓浓。蘑菇地锅鸡是在砖砌的锅墙上,加上木材、旺火烧煮,文火慢炖、加上天然的蘑菇,大大的葱、姜、蒜、川椒、樱头椒等配料烧制而成的。
介绍家乡(萧县) 急!!!
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附庸于宋,秦置萧县,由此而得名。隋唐至清至中华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续至今。
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紧靠江苏省徐州市,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和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邻,南同淮北市杜集区、濉溪县交界,东南与宿州市埇桥区相连。距徐州市区25公里,距宿州市区75公里,距省会合肥市301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工农业不断发展,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安徽萧县发达吗
简单几个字概括一下:比东部不足,比西部有余。萧县的经济水平不行,没有重工业,主要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外出打工的人群比较多。萧县味之家(生产方便面)和皖王(加工面粉)还算不错的企业,萧县在安徽的经济水平也不如皖南。
萧县是淮北典型的农业大县,萧县的葡萄历史上很有名,也出产葡萄酒,可惜的是质量和产量均处于中下游,希望今后大力发展。旅游方面,皇藏峪风景不错,但是开发力度不够,景区管理质量亟待提高。
萧县的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 economy)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
萧县葡萄的经济产业
萧县是全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全县共有葡萄种植面积近7万亩。该县制订了葡萄生产标准,以白土镇万亩葡萄基地、黄河故道园艺场、县园艺总场为试点,从葡萄的栽培、剪枝、施肥、喷到成熟采摘、运输等环节,严格做到依标管理,依标生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省城有关专家,来到萧县入园检查验收,认定园区葡萄已完全达到标准化农业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