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测定(AFP)(化学发光法)这种检验是检验什么病的?
检验肝癌的。
医学中afp是什么化验指标_化验afp是什么项目
医学中afp是什么化验指标_化验afp是什么项目
医学中afp是什么化验指标_化验afp是什么项目
AFP是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AFP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在啮齿动物及人类胚胎的肝,是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的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升高可达ng—6mg/ml,(甚至达到9mg/ml),AFP阳性对早期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40岁以上乙肝患者、每半常规检查AFP 。正常小于30U/L,增高时常提示有肿瘤。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 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成年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CT、 磁共振(MRI)和 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腺 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 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甲胎蛋白检查的是什么?
甲胎蛋白一般通过抽血检查,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法(正常值为0—25μg/L),若超过25μg/L为阳性,若在25-400μ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μg/L即为高浓度阳性。甲胎蛋白的检查能够提示一些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尤其是重症肝炎的患者,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比较高,往往提示预后比较好。在普通的慢性乙肝的患者或者是慢性肝炎的患者,如果出现了持久性的甲胎蛋白异常的升高,这就可能提示有肝细胞的肿瘤。
AFP医学是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血清中含量极低。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肝功能检查中,有一个afg检查,那么afp检查阳性是什么意思呢?长沙方泰肝病医院专家表示,afp阳性结果比较常见,具体的原因要具体的分析。Afp是英文缩写,中文的意思的是甲种胎儿球蛋白,一般简称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在人体胚胎时期血液中浓度,由肝细胞合成,如果afp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到肝功能,当胎儿出生后,肝细胞的合成能力将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成年人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极低,大约低于20μg/L。afp主要作为肝癌的检测指标,当癌细胞增生,afp的含量会明显升高,约有7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出现afp升高的情况,afp阳性即afp的检测值高于正常值。但是仍有部分肝癌患者不出现afp升高的情况,所以肝癌的确诊不能仅依靠afp的检测,还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阅读:甲胎蛋白偏高就是肝癌吗引起afp阳性的原因除了肝癌之外,还有可能是卵巢癌和癌也会出现afp阳性表现,孕妇的甲胎蛋白也会升高。偶有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可能存在afp的分子变异体,导致afp暂时性升高。长沙方泰肝病医院,作为湖南地区的肝病治疗医院,医院设备先进,管理严格,治疗方案完整齐全,对于肝病的治疗有着独特有效的经验。
AFP指的是甲胎蛋白。
AFP是甲胎蛋白,是肝癌细胞生产的一种物质,如果超过200UG/L,就有诊断肝癌的意义。
这是癌症的标志!一般肝癌可以查出!还有孕妇可以查出!孕妇查出几乎是每一位孕妇都一样,就不是病症!卵巢和癌也可以查出!所以:别看这个小小的标志,用途大着呢!
医学检验报告中AFP、CEA的含义是什么?
1、CEA是癌胚抗原,Gold和Freedman首先从结肠癌和胚胎组织中提取。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它存在于与内胚层细胞分化的癌细胞表面,是细胞膜的结构蛋白。
2、AFP是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
AFP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血清中含量极低。AFP参考范围是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正常参考值:<25ug/L(25ng/mL)。
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CEA参考范围是<5.0ng/ml。
扩展资料:
AFP的临床意义:
1、儿童期血清AFP含量检测:肝癌,肝母细胞瘤,性腺畸胎母细胞瘤,肝炎等AFP含量增高。
2、AFP含量的检测:60%~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含量较高,癌、卵巢癌、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较高。
3、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大多低于1000μg/L。
4、一般良性肝病中AFP含量的增加是短暂的,通常持续2-3周。恶性肿瘤继续增加。因此,动态观察血清AFP含量不仅可以区分良恶性肝病,而且可以早期诊断肝癌。
5、在生理条件下,甲胎蛋白由新生婴儿肝细胞分泌。胎儿肝细胞未完全发育(分化),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大。它可以通过脐带血进入母体血液,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的甲胎蛋白是阳性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胎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癌胚抗原
AFP 是什么?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肿瘤标记物,在,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近年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只是一个参考指标
血清甲胎蛋白(AFP)介绍:
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儿发育的早期肝和卵黄囊中,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即是否或复发)。
“甲胎蛋白AFP”是什么意思,哪些情况会做这个检查?
1111111——AFP是金融理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