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一夜分为几更几点?

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2、21:00-23:00为二更天,的两小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 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钟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 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钟


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 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钟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几点?

平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也就是23:00—五更次日01:00

重点词汇:半夜三更 [成语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典故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译文:深夜时分,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叫乱喊。

[近义词]深更半夜、三更半夜

[反义词]、大天白日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泛指深夜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深更半夜 [成语解释]指深夜。

[典故出处]当代·巴金《秋》:“这样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还闹得四邻不安的。”

[近义词]三更半夜

[反义词]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古时候的“三更四点”是现在的晚上几点几分?

又将更分为五点,古时一点合现在24分钟,例如古代人说三更两点就是指夜间五更:11点48分。

分类: 资源共享

问题描述:

解析: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请问三更是几点

1、一更到五更

时间段是:前半夜11时至1时,具体讲是这样的: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

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4、01:00-03:00为四更天,占24分钟。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半夜三更是什么时辰?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半夜三更是子时,即为生肖鼠。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古代历法,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三更即是子时,即当夜23时起到翌日1时止、共两个小时。

一更

正子时为午夜12:00时,相对于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其他时间段的古时候说法: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13时为“午时”,13时至15时为“未时”,15时至17时为申时,17时至19时为酉时,19时至21时为“戌时”,21时至23时为“亥时”。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

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参考资料:

一更到五更各是几点?

三鼓

一更即17:00—21:00(晚上7点—晚上9点);二更即21:00—23:00(晚上9点—晚上11点)。

5更是3:O0一5:00

三更即23:00—01:00(晚上11点—凌晨1点);四更即01:00—03:00(凌晨1点—凌晨3点);五更即03:00—05:00(凌晨3点—凌晨5点)。

一夜等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是1.2个时辰,从晚上七时十二分起更,九时三十六分左右第二更,半夜零时左右第三更,凌晨二时二十四分左右第四更,凌晨四时四十八分左右第五更。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更天”前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一更到五更分别是几点到几点?

四更 丑时 1-3点。

一更到五更是19点到凌晨5点。下面介绍一下:

一更即17:00—21:00(晚上7点—晚上9点);二更即21:00—23:00(晚上9点—晚上11点);三更即23:00—01:00(晚上11点—凌晨1点);四更即01:00—03:00(凌晨1点—凌晨3点);五更即03:00—0更夫这一职业,在古代,其实是一种十分令人敬佩的职业。原本夜间打更是为了报时,后来慢慢演变成为夜间巡逻打更,更夫在巡逻之时,也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古装电视剧里经常有半夜三更,小心火烛这一说法,其实并非没有关系,他们都是息息相关的。5:00(凌晨3点—凌晨5点)。

2、三更半夜

三更半夜,意思指深夜;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指当天23:00到第二天1:00这个时间。出自《宋史·赵昌言传》。现在常用于现实生活中斥责他人晚上不睡觉时使用。

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有五更。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关键时间点,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一更关鼓闭城门、二更上床睡觉、三更半夜换日期、四更睡得最沉、五更天光开城门

昏甲夜一更 19—21 点 人定乙夜二更 21—23点 夜半丙夜三更 23—1 点 鸡鸣丁夜四更 1—3 点 平日戊夜五更 3—5 点

初更是19点到21,二更是21点到23,三更为23点到1点,四更为一点到3 五更三点到五点。

一更即17:00—21:00(晚上7点—晚上9点);二更即21:00—23:00(晚上9点—晚上11点);三更即23:00—01:00(晚上11点—凌晨1点);四更即01:00—03:00(凌晨1点—凌晨3点);五更即03:00—05:00(凌晨3点—凌晨5点)。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各对应的是现在的几点到

参考资料来源:

你好,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人定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晚上7时称为定更,又称起更;9时称为二更;11时称为三更,俗语“三更半夜”或说“子夜”指的就是这个时辰;次日凌晨1时称为四更;3时称为五更;5时称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几点更是一更二更三更啊?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23时至01时)。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在时段的交替时打击物件,提醒人们,叫打更,也有把五个时辰对应的时间称五更,具体时间如下: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扩展资料:古人把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以此类推。

参考资料:

古代的三更指的是什么时候?

子时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后来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一更是19:00~21:00;二更21:00点~23:00点;三更是23:00~1:00;四更是1:00~3:00;五更是3:00~5:00。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五更计时制及地支计时法:

戌时

黄昏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亥时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丙夜

23-1点

丑时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寅时

五鼓

戊夜

3-5点

子时——夜半三更又称午夜,过了午夜,则进入下半夜。

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四更天五更天是几点?

一更对应现代时间19-21点;二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三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四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五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古代将一夜平均分为更,每更又平均分为五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首位及三个用鼓打更报时,故又称五更、五鼓或五夜。

古代以更来计夜间时间,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打更从唐代开始用钟鼓报更点,是用梆子和锣。笃,笃-咣,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后续一直沿用。

从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打二更(晚上九点),打申:15--17时前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

总体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就连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

相关信息:

古人把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以此类推。

一更 19-11时24分 11时36分 12时24分 12时36分哪个?21点 。

二更 21-23点 。

三更 子时 23-1点 【夜半三更】。

五更 寅时 3-5点 【五更鸡叫】。

七更 辰时 7-9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