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 ”预算管理10条”

如何管好用好全区的「 ”钱袋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日出台《关于深化区级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预算管理改革10条措施,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刀阔斧地推进预算管理改革。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摄 精简流程 大幅提高审核效率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财政资金管理也面临巨大压力,给门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黄埔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从审批流程精简开始。 尤其在评审受理环节上,对紧急重大的建设项目采用提前介入和「 ”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 以黄埔区委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为例,在建设前,黄埔区评审中心便组建审核专项小组,采用「 ”背靠背”的工作模式,设计、编制、评审同步进行。其中,项目预算送审核减1500万元,同时还完成了项目的查漏补缺,核查出26个漏项,核增1300万元。该项目仅用了20天便完成了项目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及审核工作,赢得了项目方的赞扬。 黄埔区市政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黄春娥深有同感。她表示,评审中心管理模式改革后,明显的感觉到项目评审进度加快,仅10月份就完成对其公司15单结算评审。「 ”在第三方机构审核的项目,不再像以往等我们去催,而是主动迅速地,审核金额也及时告知,评审的争议问题,也有人跟进落实并协调解决,服务十分到位。” 黄埔区财政局在不断精简流程压缩时间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一到政策兑现高峰期,黄埔区科技局的办公室便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邹星梅便是其中的一名报账员。据她说,政策兑现的时候,通常是6、7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做流水线的工作,以前一项业务要贴十多二十页材料,十分繁琐。如今流程精简后,每个业务就只要三四页,减少了近八成的工作量,现在工作只要一两个人就够了。 「 ”我们能够打造政策兑现高速公路,离不开财政局的帮助,以前非高峰期正常审批是3个工作日,现在压缩到2个工作日。有紧急支出的时候,还为我们开通绿色通道,随到随办,速办速结,快当天可办结。”邹星梅说,新措施为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利,真正为他们减轻了重负。 赋予街道更大「 ”财政自 ” 龙湖街100多个专项整合为19个 长期以来,街道经费项目多、金额小,所需新增支出需逐笔向 申请,耗时较长。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任务也过于明细,与基层工作实际不相符,不利于街道工作的推进,急需改革。 为此,黄埔区财政局进一步明晰管理权责,在确保资金运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行「 ”大专项”管理,由街道自主制定任务清单,赋予街道更大「 ”财政自 ”。 此前,龙湖街便遇到这个问题。为了响应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造「 ”精明、精致、”美丽黄埔的要求,龙湖街购买环保清洁车辆,加大对中新广州知识城环境保洁力度。但这一笔经费并不在预算中,如果按常规流程,向财政局申请,再由财政局审核拨放并结算,时间很长。但自从「 ”财政自 ”下放到街道,同个专项资金可以调剂使用,街道用闲置资金自行购买,整个流程大幅缩短,效率大大提高。 「 ”以前街道自 没那么大,项目分得非常细,工作推进相对比较慢。现在将街道原有的100多个专项整合成为19个专项,专项内资金可自行审批,整个灵活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对街道的工作有很大帮助。”龙湖街道政办主任林万千称赞道。 放权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但并不是「 ”一放了之”。 「 ”各部门及早研究谋划业务开展和年度预算安排,做到‘先谋事后要钱’是我们的目的。”财政局方面回应说。放权的同时也会结合管理实际,财政资金得到高效、安全、规范的配置和使用。 为此,黄埔区财政局进一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制定适用广泛的通用标准和具有领域行业特性的专用标准,更加准确地编制和审核部门预算。 先审绩效、再定额度 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接下来, 所有收支将纳入预算并实施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整体化、公开化建设。推动部门整体绩效全闭环管理,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全面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随部门预算一并批复、公开。 据了解,事前绩效评估是黄埔区财政预算管理的一大特色。在预算编制环节,便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开展事前绩效评审工作,将财政预算审核由过去审项目、审额度为主,转变为先审绩效、再定额度,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 截至2019年,该区共对140个项目开展事前评审,涉及项目申报金额48.13亿元,共核减资金8.52亿元,平均预算核减率为17.69%。 「 ”评审结果直接用于预算编审,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使预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黄埔区财政局财监绩效和会计监理处处长谢琳认为,发挥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也是改革的一个重点,第三方评价的专业素质与评估立场会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 ”预算改革实际是一场 的自我革命。”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预算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倒逼 转变职能,促进 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将钱花在刀刃上。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瑞琪、缪璟 通讯员 徐洁芹、范敏玲、潘晓玲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何管好用好全区的「钱袋子」?黄埔、广州开发区出台10条措施如何管好用好全区的「钱袋子」?黄埔、广州开发区出台10条措施


如何管好用好全区的「钱袋子」?黄埔、广州开发区出台10条措施


如何管好用好全区的「钱袋子」?黄埔、广州开发区出台10条措施


新十条政策

日前,港澳青年学生南沙“百企千人”实习启动礼暨“湾区创未来”港澳青年实习生故事会在南沙揭开序幕。经济日报记者 张建军摄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为港澳青年在南沙创业就业赋予强劲动能。

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将“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作为任务之一,提出2025年将南沙打造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新家园的目标任务。作为南沙为港澳青年全新打造的专属政策,“新十条”是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创业就业的“助推器”。

“新十条”得到了港澳青年的热烈反响。暨学与传播学院2017届港澳校友、广州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梁宝月表示,“新十条”将会激发港澳青年来南沙创业、就业、实习交流的热情,政策中对港澳青年的生活习惯、生活需求给予了充分考虑关怀,丰富的就业补贴、创业奖补政策也将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和青创团队了解南沙、扎根南沙。

“新十条”的“新”字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扶持再添“新”力度。奖补力度,单个在南沙就业的港澳青年3年可获51.5万元奖补资金,单个在南沙创办的港澳青创企业3年可享受450万元奖补资金。二是增设南沙“新”条款。全国首创“薪金补贴”“职业资格、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证书补贴”“促进就业奖励”“一卡走南沙”4项条款,政策优势突出。三是构建支持配套“新”链条。从就业、职场能力提升、安居置业、生活就医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就业保障奖补政策,多措并举打消港澳青年南沙就业顾虑;从企业落户、配套支持、场地租金、创业成长、投融资支持、青创基地运营等方面打造全新创业支持链条,为港澳青创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创业支撑。

南沙将开辟港澳青创企业落户绿色通道,提供登记注册、场地租赁、人才、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支持和370万元创新创业奖补资金。同时,为解决港澳青年住房之忧,南沙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提供港澳青年公寓或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住宿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购买共有产权房。为港澳青年发放“港澳青年人才卡”,符合条件的持卡者在南沙可享受居留、住房、子女入学、就医、工商、税务等全方位绿色通道服务,实现“一卡走南沙”。给予在南沙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每人每年2万元生活补贴和每人每年5000元医疗保险补贴。依托区内港澳青创基地,打造港澳青年服务驿站。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为来南沙游学、实习、就业的港澳青年提供全流程一对一定向管家式服务,及时为港澳青年提供适应性辅助。

为给港澳青年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南沙不断推出创新举措。7月27日,南沙为全国首批16名获得职称的港澳工程人才颁发职称证书,成功突破了港澳人才申报职称的技术壁垒,今后他们在内地承接和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时,将享有和内地工程师相同的资质和待遇。

暨学2020届港澳校友、教师余承峰认为,每年提供不少于1000个区内实习岗位的举措切合了许多在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有力帮助他们提升实践经验,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此外,对在南沙、港澳地区主办或承办粤港澳青少年大型交流活动的境内外企业、组织、机构,按照政策给予每年50万元活动补贴。据悉,为南沙引进粤港澳青少年活动或组织港澳青少年来南沙研学交流考察的境内外企业、组织、机构,可享每年30万元奖励。

广东省政协常委、副总裁霍启山表示,对青年来说,收入很重要。“收入越高,就越愿意去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起码有2万至3万港每个月,这是他们的起步点,也是我们要考虑的。我很开心南沙‘新十条’的发布打消了很多青年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