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项目带动农业 发展农业项目的优势发展项目带动农业 发展农业项目的优势


发展项目带动农业 发展农业项目的优势


发展项目带动农业 发展农业项目的优势


发展项目带动农业 发展农业项目的优势


广西宁明县按照“产业旺、乡村兴、富”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文旅、林业、甘蔗、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9元,同比增长6.7%;脱贫人口人均增收实现“两个高于”;全县产业覆盖率超过95%;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730万元,同比增长62.6%,其中有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加快文旅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该县依托花山岩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名片”,投资10亿元建设花山温泉小镇,打造“一镇六村五带”,建成了花山景区大门、游客中心、花山温泉谷、岜莱温泉民宿、骆越文化宫等一批文旅项目;宁明县雅筑农家乐成功创建广西五星级农家乐,花山温泉旅游度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度区,城中镇珠连村成功创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派阳山东盟风情康养民宿成功创建民宿。

同时,积极开展“一键游宁明”“壮族三月三”等线上线下文旅宣传活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游客接待272.48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9.79亿元。花山温泉小镇景区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现代农业采摘、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业增加收入,共辐射带动脱贫户500多户;并吸纳当地群众务工350余人,人年均增收2800余元。

做大做强林业,打造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作为广西林业大县,宁明县致力将林业打造成为宁明百亿元产业,全县林业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200%。一方面,稳住每年100万立方米木源,加快木业深加工项目建设,引进祥盛木业、惠宁木业、万佳木业、中林木业、中投木业等龙头企业,推动木材产业集群化、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林木产业链,带动林区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其中脱贫户达3500余人。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坚果种植,全县共建设打造坚果片基地48个,累计完成坚果种植16.45万亩,覆盖种植农户21131户77380人,其中脱贫户11640户35855人;投资2.5亿元建设的坚果加工园区(一期)已建成投产,拉长了坚果产业链。此外,年产值10亿元的合盛八角深加工项目即将竣工投产,预计每年可收购八角30万吨,带动7个乡镇2.6万户群众增收。

稳住甘蔗产业,“酿造”甜蜜富裕好生活。该县狠抓甘蔗“双高”基地建设,通过强化组织及工作措施、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稳定蔗糖车间,全县完成甘蔗种植70.24万亩,荣获崇左市榨季甘蔗生产进步单位。全县蔗区内原料蔗入厂量为292.93万吨,同比增长14.58个百分点;3.8万户蔗农靠种蔗户均收入近4万元,其中脱贫户3029户12451人,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共给予脱贫户甘蔗产业以奖代补10.57万元。

建设能源项目,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宁明县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以中能建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民就业增收、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北江光伏、寨安光伏、板棍光伏、那小光伏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其中,寨安光伏项目成为崇左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并网发电的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首期并网容量达16.26兆瓦。此外,桐棉风电场一期项目已实现首并网发电,投资4亿元的桐棉风电场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0.1亿元那楠风电场取得实质性进展。

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

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项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项目、农村创业创新项目等。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项目。农业农村部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按照区域、国内、世界三个等级资源优势要求,建设一批资源独特、环境优良、设施完备、业态丰富的休闲农业重点县。

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项目。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6、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培育并认定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20余万农牧民增收

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20余万农牧民增收

西宁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青海省紧紧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推进农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现代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科技作用强、绿色发展优势明、主体培育带动强、特色优势品牌亮的特点。据统计,目前青海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22家,带动农牧民20.76万人。

自2017年以来,青海省先后申报创建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都兰县枸杞、泽库县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认定;门源青稞(油菜)、共和县藏羊产业园正在创建认定,今年申报了互助杂交春油菜产业园,入选现代农业产业园拟创建名单,特色产业区、技术装备集成区、三产融合发展区、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核心区正在逐步创建形成。

目前,青海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全省60%的市州级以上龙头企业都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中,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各产业园与6家高等院校、12家重点科研院所合作,获得4项科技成果,9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教育培训高素质农民5200余人次。

此外,青海省已建成的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达到71家,建设各类加工生产线74条,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带动农牧民累计达到3.05万户;已建成的15个产业强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6.52亿元,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7.2亿元,从业农牧民达10.7万人。

涉农领域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1、带动农业生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2、保障粮食安全: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增加农产品供给,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满足群众对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3、促进农村发展: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带动农村就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推动可持续发展: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贵州的生物化肥项目带来的乡村振兴有哪些

贵州的生物化肥项目带来的乡村振兴如下:

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化肥是一种天然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生物化肥项目的实施,需要建设生产厂房、采购原材料、招募员工等,这些都为当地农村带来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生物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生物化肥还可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生物化肥项目的实施,需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